6月10日,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公布了第59屆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學術年會主席名單,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宗成慶研究員成功當選。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有四大頂級會議,現在離我們最近的會議就是ACL,(Association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受疫情的影響今年改為線上舉行,會議時間為7月5日至7月10日。




6月10日,從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相關網站(https://2021.aclweb.org/)獲悉,中國著名學者宗成慶研究員將出任第59屆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學術年會主席,即明年ACL大會的主席。

ACL大會主席意義非凡:對中國學術的認可與激勵

ACL會議歷史悠久,到今年已經成功舉辦了58屆。與其他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語言學的會議相比,可謂是領域內歷史悠久、影響力最大、論文質量最高的學術大會,同時也被中國計算機學會(CCF)認定為A類學術會議。

今年第58屆ACL大會共提交了3429篇論文,和2018年相比增加了一倍還多,可見自然語言處理的熱度近年來快速攀高。本屆ACL大會接收的論文數量也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共有779篇,其中NLP理論和形式主義錄取率最高,也彰顯了而今自然語言處理研究領域的熱門方向。

明年的第59屆ACL大會將與第10屆亞洲自然語言處理聯(lián)合會議(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IJCNLP)聯(lián)合組織舉辦(記作ACL-IJCNLP),暫定的時間為2021年8月1日至6日,地點為泰國曼谷。

大會的主席和程序委員會主席的產生均由ACL執(zhí)行委員會主導,在世界范圍內提名、投票選舉產生。因此,宗成慶研究員成功當選該大會主席,一方面體現了他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超群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標志著我國計算語言學和自然語言處理研究領域在國際學術舞臺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宗成慶研究員還曾于2015年擔任ACL-IJCNLP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他不僅是近60年來既擔任過該頂級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也擔任大會主席的唯一一位華人學者。

走近宗成慶研究員:全心全意獻身國家科研,學術研究碩果累累

宗成慶,1963年7月生,博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87年,畢業(yè)于山東工業(yè)大學計算機系,1990年獲該校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碩士學位;1995年3月至1998年3月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2000年加入中科院自動化所,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1999年和2001年兩次在日本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做客座研究員,2004年在法國Grenoble信息與應用數學研究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2006年至2014年任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8年至今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成員。2013年當選國際計算語言學委員會(ICCL)委員,2015年擔任本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第53屆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年會(ACL)程序委員會主席(PC Co-chair)。

曾獲「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