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工程師《綜合知識》計量基礎基本概念_備考輔導
質量工程師《綜合知識》計量基礎基本概念
2011-02-15 16:31來源:幫考網(wǎng)綜合報道
考前沖刺:
質量工程師《綜合知識》考試輔導:計量基礎基本概念
計量基礎基本概念
一、計量的內容、分類和特點
(一)計量的內容
自然界的一切現(xiàn)象或物質,都是通過一定的“量”來描述和體現(xiàn)的。也就是說,“量是現(xiàn)象、物體或物質可定性區(qū)別與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因此,要認識大千世界和造福人類,就必須對各種“量”進行分析和確認,既要區(qū)分量的性質,又要確定其量值。計量正是達到這種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從廣義上說,計量是對“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確認的過程。
計量是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保障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計量學是關于測量的科學,它涵蓋測量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而不論測量的不確定度如何,也不論測量是在哪個領域中進行的。為了經濟而有效地滿足社會對測量的需要,應從法制、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開展計量管理工作。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計量的對象主要是物理量。在歷史上,計量被稱為度量衡,即指長度、容積、質量的測量,所用的器具主要是尺、斗、秤。隨著科技、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計量的對象逐漸擴展到工程量、化學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與此同時,計量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展和充實,通常可概括為六個方面:
(1)計量單位與單位制;
(2)計量器具(或測量儀器),包括實現(xiàn)或復現(xiàn)計量單位的計量基準、計量標準與工作計量器具;
(3)量值傳遞與溯源,包括檢定、校準、測試、檢驗與檢測;
(4)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
(5)測量不確定度、數(shù)據(jù)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
(6)計量管理,包括計量保證與計量監(jiān)督等。
(二)計量的分類
計量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根據(jù)其作用與地位,計量可分為科學計量、工程計量和法制計量三類,分別代表計量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公益性三個方面。
(1)科學計量是指基礎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計量科學研究,它通常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來準確定義和實現(xiàn)計量單位,并為最新的科技發(fā)展提供可靠的測量基礎。
(2)工程計量,又稱工業(yè)計量,是指各種工程、工業(yè)、企業(yè)中的實用計量。隨著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和復雜性的增大,為保證經濟貿易全球化所必需的一致性和互換性,它已成為生產過程控制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3)法制計量是指由政府或授權機構根據(jù)法制、技術和行政的需要進行強制管理的一種社會公用事業(yè),其目的主要是保證與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境監(jiān)測、資源控制、社會管理等有關的測量工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計量屬于國家的基礎事業(yè)。它不僅為科學技術、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發(fā)展提供技術基礎,而且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減少商貿、醫(yī)療、安全等諸多領域的糾紛,維護消費者權益。
(三)計量的特點
計量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準確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個方面。
(1)準確性是指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實際上不存在完全準確無誤的測量,因此在給出量值的同時,必須給出適應于應用目的或實際需要的不確定度或可能誤差范圍。所謂量值的準確性,是在一定的測量不確定度或誤差極限或允許誤差范圍內,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2)一致性是指在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基礎上,無論在何時何地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計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測量,只要符合有關的要求,測量結果應在給定的區(qū)間內一致。也就是說,測量結果應是可重復、可再現(xiàn)(復現(xiàn))、可比較的。
(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個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都能通過一條具有規(guī)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與測量基準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這種特性使所有的同種量值,都可以按這條比較鏈通過校準向測量的源頭追溯,也就是溯源到同一個測量基準(國家基準或國際基準),從而使其準確性和一致性得到技術保證。
(4)法制性是指計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由于計量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量值的準確可靠不僅依賴于科學技術手段,還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管理的保障。特別是在對國計民生有明顯影響,涉及公眾利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或需要特殊信任的領域,必須由政府起主導作用,來建立計量的法制保障。
由此可見,計量不同于一般的測量。測量是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一般不具備、也不必完全具備上述特點。計量既屬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的測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狹義地認為,計量是與測量結果置信度有關的、與測量不確定度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種規(guī)范化的測量。
評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