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震系統(tǒng)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fā)展研究
查看:
主題任務:地震監(jiān)測知識
出處:支點網 作者:佚名 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國各行各業(yè)的不斷深入,地震觀測、預測、應急等技術也開始向網絡化、數字化邁進。尤其在“九五”期間,各級地震部門通過一系列的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已使我國防震減災能力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也是蒙受地震災害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國各行各業(yè)的不斷深入,地震觀測、預測、應急等技術也開始向網絡化、數字化邁進。尤其在“九五”期間,各級地震部門通過一系列的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已使我國防震減災能力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诨A網絡報災情 中國地震局“九五”重點項目“全國地震通信網絡的建設與完善工程”于2001年8月15日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我國防震減災事業(yè)事業(yè)在新世紀開始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中國地震局和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共同投資的中國地震信息網絡,其設計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成地震行業(yè)的計算機互聯網絡。工程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建設29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區(qū)域地震信息網絡,包括省級網絡中心、省地震局局域網、省地震局下屬單位、地震臺站以及地(市)縣級地震局(辦)通過PSTN和x.28撥號接入;第二,通過x.25公用信道和VSAT衛(wèi)星通信網實現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計算機網絡與北京中國地震局地震計算機網絡中心互聯,并通過地震計算機網絡中心的因特網出口,接入因特網;第三,在地震數據信息中心計算機網絡和中國地震局國家防震減災中心技術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地震計算機網絡中心,包括網絡信息中心(NIC)和網絡運行中心(NOC);第四,建立京區(qū)計算機擴頻微波鏈路并實現京區(qū)各直屬單位網絡互聯;制定中國地震通信網絡的數據管理約定;第五,建設一個地震現場流動通信網絡系統(tǒng);第六,1998年以后,中國地震局又將全國地震衛(wèi)星通訊網的建設和中國地震局統(tǒng)一的分布式數據庫試驗系統(tǒng)的建設調整作為項目工程內容?! 〗ㄔO中國的數字地震臺網,一直是中國地震科技工作者的愿望?!熬盼濉逼陂g,中國數字地震觀測臺網建設工作全面啟動。目前,國家數字地震臺網由四十七個數字地震臺、數字地震臺網實時處理中心和數據常規(guī)分析處理服務中心組成。同時,“九五”期間,完成了近三分之一的前兆臺點的數字化改造?! 祿罩貞谩 ≡谌珖卣鹜ㄐ啪W絡平臺建立的同時,中國地震局還組織了大量的各類數據信息上網共享服務并開展了部分應用研究工作?! ?.地震數據的傳輸、匯集、管理 全國地震通信網絡中心和各省級網絡中心的數據信息以文件管理方式為主,全國中心和部分省級中心還采用了數據庫管理庫管理方式,如數據中心和山東局、河北局采用Sybase分布式數據庫實現了多種地震數據信息的管理;上海局在Lotus Notes上開發(fā)了地震圖紙管理數據庫;在SQL Server上實現了圖書資料;財務信息的數據庫管理;江蘇局在Foxpro平臺上建立了地震前兆數據庫;江西局在Mssql server上建立了地震目錄數據庫;寧夏局在SQL Server上建立了測震、前兆數據庫。 分析預報中心研制了Apnet、Capnet信息備份、校核、Web查詢軟件系統(tǒng)。山東、河北、寧夏、江蘇、廣東等省也根據各自的情況研制了數據輸入上報、匯集、格式轉換、存儲軟件,實現了數據傳遞程序化、自動化,提高了系統(tǒng)工作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 ?.地震數據專用服務系統(tǒng)和數據應用 河北省和山東省地震局分別研制了地震速報網上發(fā)布系統(tǒng),它和遙測臺網數據處理系統(tǒng)緊密結合起來,將遙測臺網的速報處理結果準確實時地以Web、FTP和Mail方式發(fā)布到地震信息網上。在地震數據應用方面,原地震數據信息中心開發(fā)了利用網上數據進行快速CMT上網試驗及開展了地震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的公文廣域網絡傳遞系統(tǒng)的開發(fā)工作;山東局和河北局開展了利用上網震相數據進行二次定位的開發(fā)應用工作;寧夏局研制了基于網絡數據庫的管理軟件和會商圖形制作顯示軟件;上海市地震局采用Universal Office系統(tǒng)構建了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上海局還研制了地震記錄圖紙歸檔、地震目錄查詢、財務數據庫查詢和地震速報結果快速顯示等軟件;江西局在SGI IRIX平臺上集成了Apache、PHP和Mssql,開發(fā)了地震目錄數據庫Web查詢軟件。四川局開展了視頻會議系統(tǒng)的試驗工作?! T產品細裝備 中國地震局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為參與全國地震通信網絡系統(tǒng)建設的各個單位統(tǒng)一購置了網絡服務器、微機、調制解調器和路由器設備。各個單位根據自己的要求和經費條件又配備了其它服務器、工作站、微機、電源等,使其均達到作為地區(qū)一級的網絡中心應有的運行環(huán)境?! 》掌鳎悍掌魇怯绊懢W絡系統(tǒng)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不同的網絡服務,正確地選擇服務器,是提高網絡系統(tǒng)性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各省局根據本單位的經費投入情況和應用需求,均不同程度地在中國地震局統(tǒng)一購置服務器的基礎上增添或改進了本局網絡服務器的配置,采用了兩類以上機型共存的集成方案。其中面向廣域互連、要求運行穩(wěn)定可靠、支持大量用戶訪問的機器均使用了全國統(tǒng)一配備的服務器(服務器品牌分布見圖1-4);而面對本局局域網提供服務的機器主要采用了PC Server,以滿足數據庫應用、帳戶管理、IP動態(tài)分配、辦公自動化等多種局域網服務的要求?! ∪珖卣鹣到y(tǒng)采用的網絡服務器包括Sun、SGI、IBM等多種類型。網絡中心企業(yè)級服務器采用IBM RS/6000產品生產系列中最先進的IBM RS/6000 H50為主、輔服務器,在共上運行AIX操作系統(tǒng)和DB2大型數據庫及Tivoli網管軟件?! ≤浖脚_:全國地震通信網絡系統(tǒng)的軟件平臺包括網絡操作系統(tǒng)、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客戶機操作系統(tǒng)的選擇與配置。整個網絡系統(tǒng)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以Unix為主,以Win NT、Netware為輔。由于各個網絡中心的主要網絡服務器采用的設備來自不同的計算機提供商,因此各家的主要操作系統(tǒng)也是各式各樣,包括:IBM的AIX、Sun的Solaris、SCO的SCO Unix、SGI的IRIS及自由軟件Linux等等?! 【W絡上的的重要服務如域名服務器、郵件服務器、文件傳輸服務器、WWW服務器大都采用Unix系統(tǒng),以增強整個網絡系統(tǒng)的堅固性和安全性。各個網絡中心的文件服務器和打印服務器多采用Win NT或Netware系統(tǒng),以方便管理??蛻舳塑浖蠖嗖捎梦④洰a品?! 【W絡設備:網絡交換設備包括IBM公司的8265、8271等型號的ATM交換機、D-Link公司的10M/100M快速以太網交換機、3Com公司的LinkBuilder FMSII可堆疊式智能HUB等。IBM 8265 ATM交換機采用全冗余的構件——交換機中心網模塊、管理模塊、無源背板以及電源和風扇都有備份,并提供“帶電更換”功能,確保出故障時系統(tǒng)的安全?! ÷酚善魇蔷W間互聯中的關鍵設備,用于連接不同的局域網和選擇信息傳輸的路徑。為滿足全國各單位X.25網絡接入和與科技網、吉通網互聯,網絡中心采用了功能強大、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的Cisco 4500多協(xié)議路由器和IBM 2216、2210路由器?! 芴柗掌魈峁㏄STN撥號接入服務。除采用了IBM2216-400和CHASE IOLAN等專用撥號服務器外,還使用Cisco 2509路由器作為接入服務器。Cisco 2509除了可以提供PSTN接入服務外,還可以提供X.25網絡接入?! 【W絡安全:全國網絡中心配置專用的防火墻系統(tǒng),將網絡作如下規(guī)劃,安全網絡是中心內部,不安全網絡是因特網。通過路由器和主機構成防火墻系統(tǒng)。中心防火墻系統(tǒng)具體配置如下: 防火墻軟件安裝在IBM RS/6000 43P工作站上,網絡中心使用IBM Firewall軟件,通過Navigator管理。NAT技術能透明地對所有內部地址作轉換,使外部網絡無法了解內部網絡的內部結構,同時使用NAT的網絡,與外部網絡的連接只能由內部網絡發(fā)起,極大地提高了內部網絡的安全性。 解決問題看未來 地震系統(tǒng)的信息化成果在運行過程中發(fā)揮了明顯的效益,但在系統(tǒng)建設中也發(fā)現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在網絡建設上,網絡主要設備缺少備份,如主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和UPS一般只配備一套,一旦設備出現問題,網絡就會整個或部分癱瘓;網絡帶寬有待進一步加大,考慮到“九五”其它子系統(tǒng)建成后也將利用該信道交換數據,特別是大量的基于網絡的應用將普遍使用,目前的信道帶寬將難以滿足需要;在網絡鏈路一級的設備經費投入不足,希望進一步完善網絡的層次結構保障網絡各通道、各鏈路的自動備份與切換;第二,在地震監(jiān)測的數字化上,道德我國地震臺和前兆臺都存在“東密西疏”的現實問題?! ‰m然西部地區(qū)發(fā)生地震的概率和頻度都很高,但地震活動和前兆變化信息的監(jiān)測能力卻很低,這與西部大開發(fā)的形勢極不相稱;另外我國地震監(jiān)測臺網觀測技術的落后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半數左右的地震臺和近三分之二的前兆臺依然是模擬記錄?! ♂槍σ陨蠁栴},今后的地震信息化建設將加大中國地震局和地方的經費投入,完善和提高網絡軟硬件設施的配置;加強開展網絡應用,特別是開發(fā)和推進“九五”其它子系統(tǒng)在網上的應用,使地震監(jiān)測系統(tǒng)產出的數據能夠更加流暢地在網上傳輸和服務;推進全國統(tǒng)一分布式數據庫系統(tǒng)的建設,實現地震數據信息由文件管理方式為主向以數據庫管理為主的轉變;加強全國通訊網絡系統(tǒng)的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和評比辦法;對現場應急通訊網絡定期演練與維護;未實現本地接入的省地震局建立本地Internet接入鏈路,建設專門面向社會公眾的地震信息網站;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信息網絡前沿技術的跟蹤,加強信息網絡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著手建立一個基于網絡技術的現代信息發(fā)布體系統(tǒng),進一步完善地震信息網站的建設;進一步建設行業(yè)的信息交換結構和建立行業(yè)標準。
我要收藏
點個贊吧
轉發(fā)分享
自動對焦:
評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