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悄然變陣
施耐德悄然變陣 -------------------------------------------------------------------------------- 新經濟觀察報記者 施春華 上海報道 2003-7-8 15:09:24 閱讀 313 次 Modicon品牌消失 “施耐德旗下的四大品牌之一Modicon已經停止了研發(fā)”,記者從施耐德公司內部的一名普通員工口中得到這個消息。 Modicon是施耐德公司非常著名的PLC品牌。盡管普通人對PLC產品都很陌生,但它卻是工業(yè)自動化領域里的核心產品,被業(yè)內人士形象地比做“電腦里的CPU”,廣泛地運用于地鐵、電廠、隧道以及工業(yè)生產線等領域中。 在該公司的中國網站上,雖然頁面顯示的仍然是“四大品牌”,但點擊進入之后,卻只能看到其他三大品牌產品的介紹。而據(jù)可靠消息來源,施耐德公司現(xiàn)在已經慢慢減少了對Modicon品牌的宣傳,而加緊對其旗下另一替代品牌TE的市場推廣。 種種跡象似乎表明,Modicon,這個享譽近40年、一度給施耐德公司帶來巨大收益的工業(yè)自動化領域的知名品牌將逐步退出市場,而如果消息屬實,那么中國乃至全球的工業(yè)自動化領域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 眾說紛紜 在中高端工業(yè)自動化領域里一直存在著“四大名旦”一說,也就是說,西門子、羅克韋爾、施耐德、通用電氣幾乎瓜分了這個市場,而中國大陸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品牌。Modicon作為一家美國本土的公司于1997年并入施耐德,其屬下的PLC產品Quantum一直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在業(yè)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就連其競爭對手羅克韋爾公司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也不得不承認它“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 對于此次的戰(zhàn)略調整,施耐德公司大中國區(qū)市場部經理段先生是這樣解釋的:施耐德公司內部一直以來有兩大品牌在生產PLC及相關工控產品,譬如TE公司的Premium和Modicon公司的Quantum,這種情況容易讓客戶產生一種公司內部品牌管理混亂的錯覺,不利于產品的市場形象宣傳,因此從公司的長遠發(fā)展考慮,決定把原先的Modicon產品在品牌上全部改稱為TE,至于產品的性能、技術含量甚至生產線和員工都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樣的產品整合有利于讓客戶感覺到一種品牌形象上的統(tǒng)一。 而且,段先生還承認,原先設在美國的Modicon公司現(xiàn)在已經打算將工廠搬到施耐德的本土——法國。 但同業(yè)的市場人士對此行為又有另外的看法。某公司的華東地區(qū)產品經理形象地把Modicon公司比作施耐德“后娘養(yǎng)的孩子”,原因是在Modicon的歷史上曾一度更換東家,最后被賣給了施耐德控股下的AEG公司,難免有血統(tǒng)不正之嫌。也許是文化上的差異,盡管公司歸入施耐德旗下后業(yè)績非常出色,但一直不能像其他三家公司一樣得到母公司的寵愛。這就讓人不禁猜測,也許此次Modicon公司只是不幸成為了施耐德公司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犧牲品, 施耐德冒著有可能被同業(yè)搶占自家自留地的危險做出這一“長痛不如短痛”的決定,其背后莫非蘊藏著更大的利益空間? 而另一家某產品南方區(qū)銷售經理金先生則認為,Modicon產品雖然在市場上賣得很好,但利潤空間不是很大,而Modicon是一家美國公司,美國人是利潤至上的,這也許是其轉產的主要原因。另外,這位先生還推測,也有可能是在施耐德內部的高層管理上出了問題。自身的拐點還是對手的機會? 在中高端工業(yè)自動化領域里,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施耐德此舉無疑給他的競爭對手們提供了一個搶奪市場份額的絕好機會。 作為“四大名旦”之中的羅克韋爾公司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也最為靈敏。該公司的產品經理孫先生對羅克韋爾公司今后在這個市場上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GE 公司的金先生也對公司的前景極為樂觀,他說,施耐德此番產品調整無疑給GE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他認為,長期以來在這一產品的細分市場上,GE和施耐德打得最兇,因此公司今后尤其在水電、冶金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將會進一步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施耐德公司的這次品牌戰(zhàn)略調整至今未向客戶公開,對此公司的解釋是“由于非典的緣故”,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人滿意。據(jù)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施耐德主要通過大力推薦公司另一品牌TE中的Premium及其相關產品這一方式來保留原來的Modicon客戶,但產品本身定位與Modicon 并不相同,而且原來Modicon產品客戶的售后維護和備件供應也是要考慮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造成客戶的大量流失。 上海地鐵一號線延伸段中使用了施耐德公司的Modicon。參與該項目的一位工程師在聽到施耐德品牌調整的消息后非常驚訝,并表示在此之前并不知曉。他說,如果情況屬實,新的替代品若不能實現(xiàn)向上兼容,那么客戶的損失就會更大。 施耐德公司此次品牌戰(zhàn)略的悄然大轉變,令業(yè)內始料不及。此次調整是否真的像施耐德所表示的那么輕松?這一戰(zhàn)略調整將給整個中高端工業(yè)自動化領域帶來怎樣的深層影響?施耐德公司及其競爭對手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一新的挑戰(zhàn)?我們將拭目以待。 ( 新經濟觀察報記者 施春華 上海報道 03-06-23 114 自動化網摘自<<新經濟觀察>>
我要收藏
點個贊吧
轉發(fā)分享
自動對焦:
評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