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亟需建立國家技術安全戰(zhàn)略2011-05-1417:20  來源: 瞭望  【

  當前泄密問題,主要有技術成果“無意識”泄密,電子技術被動泄密,利益驅動泄密

  文/韓旭東(國防大學教授)

  近來,有關手機泄密的事件不斷曝光,如恐怖大亨本·拉丹被發(fā)現的線索來自于手機,某型手機因具有定位功能而暴露使用者的位置等。這些都是現代電子產品引起的泄密案例。實際上,當今的泄密渠道不僅僅表現在電子產品這一個方面,而是多個方面、多種渠道。泄密已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有的泄密事件已影響到了國家安全。

  就我國而言,泄密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技術成果“無意識”泄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大興科研之風,發(fā)表了大量的技術文章,與國際社會建立了廣泛的技術交流。在此期間,我國技術成果泄密狀態(tài)也是十分嚴重的。首先,科技工作者發(fā)表的文章造成泄密。一些技術文章因描述過詳使技術成果泄密。一些技術文章因發(fā)表要求不得不將一些參數或數據公開而造成泄密。其次,通過語言泄密。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技術人員交流的密切,人員接觸日益頻繁和廣泛,這使我國技術人員與其他國家人員交流過程時無意中通過語言泄露技術秘密。再次,技術資料泄密。隨著我國的國際貿易、國際展覽等不斷增多,我國的技術產品也不斷打入國際市場。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技術產品往往因技術泄密防范不夠從而導致技術資料泄密而使產品失去國際競爭力。

  二是電子技術被動泄密。目前看,我國電子產品泄密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具體表現在四個大的方面:其一,網絡泄密是當今泄密領域的一個主要渠道。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各個領域幾乎完全用網絡聯結起來,同時與國外形成了無縫網絡溝通。但是,據有關方面統(tǒng)計,我國能源、化工、科研和教學等單位大都沒有采取任何防止技術泄密的措施。科研與技術交流幾乎在網絡上進行開放式互通。有關情報方面不費任何力氣就可以獲取我國很多領域的技術信息。其二,電腦攝像頭、固定電話等泄密日益嚴重。隨著情報采集技術的不斷提高,電腦攝像頭和固定電話已經被情報人員作為一種收集情報的手段。電腦即便關機而不切斷電源時,電腦的攝像頭也可以被激活而開啟進入攝像狀態(tài)。固定電話即便處于接收狀態(tài),也可以被開啟而進入接聽狀態(tài)。其三,存儲盤泄密。隨著電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電子產品都帶有移動式存儲系統(tǒng),如電腦、照相機等。但是,這些擁有移動存儲系統(tǒng)的電子產品,不管與網絡有直接聯結關系還是間接與網絡有聯結關系,都有泄密的風險。據統(tǒng)計,有關部門和機構頻頻發(fā)生的技術泄密很大一部分都是因存儲盤與網絡的聯結而引起的。存儲盤泄密已成為技術泄密的一個主要渠道。其四,手機泄密。隨著手機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手機擁有者的普及,手機泄密日益泛濫。手機泄密主要表現于直接造成的圖像、技術資料等直接發(fā)送而引起的泄密,起因于手機定位造成的間接泄密兩種形式。

  三是利益驅動泄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技術研究幾近全部都在計算機中進行。技術資料的存儲都是以電子資料形式出現的。這就給這些技術資料的泄密提供了方便。某些人員因利益驅動而不顧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用電子存儲移動的方便之機,肆意竊取技術秘密。

  我國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具體舉措確保我國技術發(fā)展的安全:一是實施全民安全教育,防泄密意識是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關乎國家安全的問題。居安思危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要有一個高度的防泄密意識。實施全民防泄密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國家發(fā)展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

  二是實施技術公開級別制。雖然防止泄密和保密重要,我們不能對任何技術都采取保密,也不能采取了保密就無限期地保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出臺適應與促進技術發(fā)展的保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就解決了如何區(qū)別應該保密的技術與不應該保密的技術,也解決了被保密的技術何時解密的問題。

  三是電子產品使用管理制度。據統(tǒng)計,某型具有定位功能的手機,在某強力部門使用的比例就非常之高,幾乎領導干部都配備有這種手機。一旦這些領導干部被定位而泄露行動的秘密,這將給強力部門的行動帶來嚴重的影響,從而使強力部門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大打折扣。

  四是嚴格保密程序。實際上,之所以出現泄密,還與有關人員保密意識薄弱有著直接關系。如網絡泄密、手機泄密、移動存儲泄密等,一方面是因為不了解泄密的機理,另一方面是帶著僥幸心理而造成的。

  為維護我國技術成果,促進技術發(fā)展,提高技術效益,我國建立國家技術安全戰(zhàn)略是十分必要的。有了技術安全戰(zhàn)略,不僅可以使我國技術處于良性發(fā)展狀態(tài),還可以維護我國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不斷增多。因技術在我國成為世界強國進程中起到支撐與推動的作用,建立國家技術安全戰(zhàn)略應該作為我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舉措來給予考慮?!?